中心与中关村温泉科技园达成深度合作
9月12日,中心与中关村温泉科技园围绕科技创新生态共建开展深度交流,双方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等核心议题达成多项共识,拟在八大领域开展长期合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午10时,交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中关村温泉科技园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一行首先前往园区IOC(智能运营中心),详细了解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现有产业生态及数字化运营管理模式。随后,一行人实地考察了园区人才公寓与一站式服务中心,对园区在人才保障、企业服务等方面的硬件设施与支撑体系给予高度评价,为后续合作奠定了直观且坚实的认知基础。
会上,中心理事长李闽榕首先介绍了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概况与核心优势。中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等权威单位共同发起,以建设高水平中国特色新型社会智库为目标,拥有院士专家委员会等4个专家咨询机构及130余名各类专家,在科技评价、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领域具备坚实的学术基础与科研实力,技术水平与行业影响力位居全国前列。

在合作交流环节,双方围绕“发挥资源优势、协同推进创新生态建设”展开热烈讨论。中心理事长李闽榕结合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痛点提出以 “评价为核心、生态为支撑” 的合作思路,双方一致认为,需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的深度协同,破解科技成果 “实验室到生产线” 的转化瓶颈。中关村温泉科技园代表表示,园区正处于产业规划落地与招商推进的关键阶段,亟需在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产业导入、创新要素聚集等方面获得专业支撑。

经充分沟通,双方明确未来将在八大方向开展深度合作:其一,共建科技成果标准评价与评估体系,依托中心在国标制定、大模型技术(如已落地的知识产权平台大模型)的优势,为园区企业提供科学、权威的成果价值评估服务;其二,推进高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导入,中心将梳理其储备的 60余个 “高黑边前”(高科技、黑科技、边缘技术、前瞻性)项目,结合园区定位引入新能源、精密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优质产业集群;其三,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依托中心在蓝皮书编撰与出版的成熟经验(已出版3本相关领域蓝皮书),助力园区掌握机器人产业话语权,提升行业影响力;其四,共同举办科技成果交流合作论坛,打造高端对话平台,常态化开展技术交流与成果对接活动;其五,推动科技成果评价大模型服务器落位园区,利用园区硬件资源优势,搭建服务北京乃至全国的科技评价数字化支撑平台;其六,共建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结合北京市及海淀区基金政策,吸引政府资金、社会资本与海外资本参与,为科技项目落地提供资金保障;其七,搭建概念验证服务平台,填补科研成果 “中试环节” 空白,降低企业转化风险;其八,探索共建高质量科技成果交易所,借鉴中心在安徽、上海等地的实践经验,打造集成果交易、股权配置、融资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助力破解科技成果交易定价难、流通难问题。